明孝陵1996.8.29游 紫金山下阜独龙,松柏茂密蔽苍穹。 北靠大江长流水,南观梅花满山红。 西依南京如卧虎,东有钟山一盘龙。 四面风水皆占尽,孝陵选址扎坟莹。 下马坊 一座石坊两柱间,高有八米五米宽。 诸司官员下马碑,六个大字兢笔端。 武官到此要下马,文官下轿步行前。 陵墓建的好庄重,偈祭显得更威严。 大金门 孝陵大门面向南,红墙黄瓦亮光闪。 三个券门一字开,中高两低很壮观。
券深八点零九米,二十六点六米宽。券墙高度有九米,通过券门进陵边。石砌墙壁已陈旧,风雨苍桑七百年。 神路①独龙阜上丘未平, 一条神路通孝陵。上下起伏高低走, 曲折迂回左右行。两对狮子列左右, 四只獬豸踞西东。四头骆驼高又大 两对麒麟真威风。生龙活虎四匹马, 骠肥体壮有神精。四个大象鼻子长, 还有翁仲人四名威风凛凛站神路, 列队迎宾来偈陵。 74方城和明楼①宝顶前面一座城, 横长竖宽为方形。东西七十五米三, 南北三十米有零。城墙用料大条石, 底部须弥座支撑。方城正中开拱门, 圆拱隧道向里行。隧道台阶五十四, 登上石阶见宝顶。方城两侧设步道。 沿着步道向上行。明楼建在方城上, 九脊重檐歇山顶。上罩黄色琉璃瓦, 四面墙壁涂大红。三个拱门向南开, 进了拱门到大厅。大厅七百平方米, 墙白顶蓝柱子红。站立大堂举目观, 心情豁然大不同胸怀开阔视野广, 肃慕威严又庄重。 ①方城是孝陵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,外部用大条石建成,东西长75. 26米,南北宽30.94米、前高16.25米、后高8.13米,底部为须弥座。方城正中为一拱门,中通圆拱形隧道。由54级台阶而上出隧道,迎面便是宝顶南墙,用13层条石砌筑。沿方城左右两侧步道即可登上明楼。明楼在方城之上,为重檐黄瓦大屋顶建筑,东西长39.45米,南北宽18.47米,南面开3个拱门,其余三面各开1个拱门。方城明楼以北为直经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宝 神功圣德碑朱棣皇帝建碑亭,要为父皇颂德功。碑亭远看像高楼,近瞧是座四方城。 上罩黄色琉璃瓦,重檐歇山九脊顶。方城四面开券门,一方巨碑立当中。碑高两丈五尺二,宽有六尺八寸整。厚度二尺零四寸,石碑高大又威猛。太祖出身开始记,举义讨元统大兵。平定强敌安天下,创业称帝建大明。碑文两千八百字,一世功德都记清。
宝顶①独龙山麓一墓冢, 土丘高大半圆形。直径约有四百米, 依山随势高低行。围墙下部巨石砌, 上部大型砖垒成。墙的厚度有三尺, 雄伟坚实一宝顶。南面石壁有石刻, 七个大字写得清。‘此山明太祖之墓’, 开国皇帝寝陵宫。①宝顶近似圆形,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,即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宫,周围砌有砖墙。宝城厚实坚固,依山势高低起伏,下砌巨石,上用明砖垒筑,厚约1米;在南边石壁上刻有「此山明太祖之墓」七个大字。1998年至1999年,南京市文物局等有关部门采用先进的精密磁测,证实朱元璋墓的地宫就在这下面,埋葬深厚,保存完好,从没有被盗过。
![]()
![]()